文章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发布日期:2023-09-19直接咨询
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或功能障碍。这种损伤可以是可逆的,也可以是不可逆的,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本文将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成因及其影响。
药物性肝损伤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。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损伤。这些药物包括非处方药、草药、补充剂等,如抗抑郁药、抗生素、降脂药等。此外,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,如自身免疫性肝炎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。
药物性肝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包括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。这些症状可能会因人而异,具体需要通过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。
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,需要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。如果肝功能受损严重,可能需要进行药物治疗,如使用保肝药、抗氧化剂等。在某些情况下,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,如肝脏移植等。
为了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,患者需要规范用药,遵循医生的建议。此外,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,都应该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,了解其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。同时,如有任何不适症状,应及时就医,避免病情恶化。
药物性肝损伤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。了解其成因、症状和治疗方法,并采取预防措施,对于保护肝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。